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4680電池的冷思考:這個行業還要捲到幾時?
格隆匯 06-23 19:54

自從2020年在特斯拉電池日上亮相後,4680電池就備受業界矚目,更是得到了資本的一段瘋炒。

隨着最近松下和三星準備下線量產,億緯鋰能、比克電池也紛紛加大投資,資本正從理論快速走向實幹。

這塊才剛剛從理論走向現實的電池,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真有這麼大嗎?

01

成本控制大師

馬斯克最厲害的地方,第一,是嘴炮,第二,是把嘴炮實現。和自動駕駛這些"花裏胡哨"的技巧不同,特斯拉目前的另一條創新主線 —— 4680電池,正在改變電池行業。

對於一塊動力電池來説,一般評價指標有四種:續航、功率、安全和成本,4680電池在這四個方面都進行了改進,而且是擠爆牙膏那種,真實詮釋了何為球場死胖子:比你壯,還比你靈活。

通過增加體積改進極耳,4680電池攤薄了非活性物質,減少了電子流動路徑,降低固定成本和BMS管理難度;

反映到性能上,就是續航提升了54%,能量密度高達300Wh/kg;充放電性能優化,僅需15分鐘就能從10%充到80%;同時,更安全,成本更低。

油車用户懟電車懟最多的,就是貴、充電慢、不安全,續航還短,特斯拉對症下藥,同時解決四大疑難雜症。也難怪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會説,

大圓柱電池可能就是動力電池的終極技術方案。

比克電池副總裁樊文光則預測,預計2025年大圓柱市佔率將達到30%,約480GWh。按照一輛車80KWh來計算,可以供應600萬輛新能源車。

這些大佬,不是賣花贊花香,每個人都拿出了真金白銀。松下投資7.05億美元,在日本建設一條4680生產線,計劃從2023年開始供貨;億緯鋰能去年4季度在荊門投產20GWh大圓柱電池項目,預計2024年可以實現量產。

各路英雄豪傑齊聚光明頂,但是4個人打麻將,有全贏的嗎?

02

尾聲產品雖好,期望別太高

常言道,好東西都是需要等待的。各家電池廠押注4680,眼光雖好,但是要出業績,並沒有那麼快。

首先,4680電池的改進,主要在於結構,比如説從小圓柱改成大圓柱,將原來的單極耳改成無極耳。

這樣一來,雖然性能提升了,但是製造難度也提升了。比如説焊點增加,容易造成虛焊或者温度過高,損傷隔膜;全極耳覆蓋後注液較難,影響連續生產。

反映到良品率上,特斯拉2020年的良品率只有20%,去年也只提高到80%。

所以,按照公吿的計劃,除了特斯拉和松下今年可以量產,國內的比克電池要到2023年,寧德時代、億緯鋰能都要到2024年。

而且,即使這幾家廠商都量產了,4680的滲透率,依然要慢慢爬坡。目前的預測是到2025年,特斯拉的高端車型,比如Model S/X,Semi,Cyber,全部搭載4680;中端的Model Y,大概裝載一半;而走量的Model 3和Model Q,將不會搭載。

不光等得久,短期的量也不會大。從產能分佈來看,特斯拉自己有100GWh的產能,基本可以滿足北美需求(2025年70萬輛,一輛按80KWh算);剩下的產能,LG、三星、松下,再加上幾家國內電池廠分,每一家分到的份額,不會太多。

那是不是還有其他廠商呢?有是有,但是數量不確定。

首先,方形電池沒有舉白旗投降。寧德時代之前透露,旗下的麒麟電池,電量據説可以比4680高出13%。而只要4680不是碾壓性的擊敗方形電池,一般車企是不會輕易更換電池方案的。

果然,6月23日,寧德時代正式發佈CTP3.0麒麟電池,體積利用率突破72%,能量密度可達255Wh/kg,輕鬆實現整車1000公里續航。在相同的化學體系、同等電池包尺寸下,麒麟電池包的電量相比4680系統提升13%,這款麒麟電池將於2023年量產上市。

目前方形電池和大圓柱電池都有車企站隊,方形陣營的車企是比亞迪、蔚來、小鵬這種新勢力,大圓柱則是大眾、寶馬這些傳統車企。

再加上低端車普遍採用磷酸鐵鋰電池,方形電池依然會是重要方案。那麼4680的核心市場,就剩下特斯拉、寶馬、大眾旗下的高端車了。按產能計算,即使到2025年,中國區也只有大概20萬輛Model Y會搭載4680電池。

所以説,億緯鋰能、比克電池這些二線電池廠商,現在入局,其實就是賭賽道。假如大圓柱電池可以像濕法隔膜、單晶硅那樣,對原有市場進行巔峯,他們就是最大的贏家。

當然,長期是如此,短期要承受資本開支、沒有盈利增量,假如估值太高的話,就看市場如何博弈了。

03

極致內卷

從4680身上,我們也可以稍微看到一點動力電池的未來。

首先,這個行業是極度內卷的。不光車企和車企卷,電池和電池卷,車企和電池現在都要卷。

之前,行業裏只有比亞迪的電池自產自供,其他的車企基本都是由電池廠供貨,比如特斯拉,電池是從LG松下採購的小電池;現在,部分車企規模起來了,都開始自研電池了,特斯拉的4680、長城的大禹電池、廣汽的彈匣電池。

當然,電池廠也不會坐以待斃,之前寧德推出巧克力電池,推動換電,相信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想把電池標準化,增大自己在電池領域的話語權。

還有結構模式,CTP是把電池集成在車上,整車廠又要把份額搶回落整車廠搶電池廠份額,電池廠份額搶整車廠的pack份額。

曾經,電池廠和整車廠,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現在的電池廠和整車廠,依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造車造到最後,都是在造電池。

極致內卷的結果,就是這個行業裏面,沒有一個環節是安全的。

新能源汽車的戰場上,各路神仙打架。

鈷太貴了?砍掉,馬斯克説我們用無鈷電池;鋰價上漲了?比亞迪説我們要進軍上游買鋰礦;電解液要用雙氟了?寧德自己搞了個子公司生產。。。

拼到最後,這個行業誰能掌握話語權?應該就是創造能力最強的企業。

上游的鋰礦,目前看起來很穩,利潤很高,但是也許某一天會因為比亞迪、特斯拉的殺入,而改變格局;

電池廠也不穩固,電池產業本身的創新,遠沒有到終局,還有很多技術路線;另外,電池不像半導體,可以一納米一納米的擠牙膏,一塊電池續航到了1000km,續航這個指標就沒有意義了,一輛車續航1000km,和2000km,對於消費者來説,有什麼區別?

假如不遠的未來,續航1000km、安全、充放電快、成本又低的電池,誰都能造出來,那電池廠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特斯拉自己造就行了,就算有訂單,利潤率也不會高。

這裏讓人想起了蘋果產業鏈。

除了台積電等少數幾家公司,幾乎所有產業鏈公司的命運,都掌握在蘋果的手上。

新能源汽車,終局也許也一樣。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