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國泰君安:能源危機之下的全球類滯脹接力

來源:國泰君安

導讀

2021年先後發生於美國德州和歐洲的能源危機凸顯了新舊能源轉型的陣痛,疊加疫情刺激的後遺症,短期難以有效解決供需矛盾。全球能源價格大漲進一步助推通脹,疊加經濟復甦放緩且不均,海外經濟體面臨類滯脹接力,或將對外部政策帶來擾動。

摘要

疫後刺激餘威疊加新舊能源轉型陣痛,帶來能源危機。

1)疫情後大規模財政貨幣刺激導致流動性氾濫,能源等大宗商品容易受金融屬性驅動而出現上漲。疊加本次疫後,居民儲蓄大增,消費動能強而生產恢復慢以及供應鏈受阻,供需矛盾大,加劇漲價風險。

2)海外能源危機背後都有新能源轉型後能源體系不穩定的因素。爲實現脫碳,歐洲電力供應結構從煤電向天然氣、海上風電、核能等轉型,英國15%的電力來自於海上風電,由於英吉利海峽缺風導致風力發電不足,佔發電量41%的天然氣發電需要替補,而歐洲天然氣也在碳中和下供給壓縮,難以滿足需求,觸發天然氣價格大漲。美國德州也有壓縮煤炭機組導致電力供應不穩的問題,此外未建立容量市場和市場割裂缺乏調度能力也促成了大面積停電和電價飆漲。

3)在新能源供應體系難以快速變革且極端天氣頻發的背景下,週期性危機或仍將出現。

4)海外能源危機的啓示:

  1. 逐步有序退出傳統能源
  2. 必須進一步從發電端、輸送端、儲能端等構建更加智能和具有彈性的供電體系
  3. 建立更加廣泛的電力大市場,加強區域電力調配能力。

5)全球能源危機下看好三條賽道:

  1. 傳統能源-煤炭;
  2. 新能源—光伏運營、核電;
  3. 電網——輸電及儲能

考慮到四季度歐洲天然氣需求擡升、供給受限以及庫存歷史低位,我們認爲歐洲缺氣的局面至少持續到年底,帶動能源價格維持強勢。需求端主要由冬季取暖需求和經濟復甦支撐,供給端無論是LNG還是管道天然氣均難有改善,庫存處於歷史同期低位。考慮到拉尼娜氣候或導致北半球冷冬概率增加,天然氣價格還有進一步上行風險。歐洲天然氣緊張的局面可能要到“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全面通氣纔能有所緩解,目前預計通氣時間是年底或2022年初。

除了能源價格外,結構性因素也在助推通脹升溫。芯片短缺、房租上行、工資上升等因素依舊是推動通脹的結構性因素。近期芯片漲價有所放緩,但供需缺口將持續到2022年中;房價的大幅上行正在向房租價格傳導,低空置率說明租房需求旺盛,房租上行可能持續性較強;美國職位空缺數處於歷史高位,將導致工資進一步上升。

全球增長回落,復甦不均,滯脹特徵加劇,需要警惕外部政策超預期風險。新興市場方面,雖然復甦並不充分,但部分國家迫於通脹壓力,貨幣政策已經“搶跑”。發達國家央行也陸續開啓貨幣政策正常化的進程,挪威成爲了疫情後第一個加息的傳統發達國家央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近期也表態承認通脹壓力。全球類滯脹接力,這將對外部政策環境帶來新的擾動。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