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騰訊公佈了2021年二季報及半年報。
財報顯示,2021年Q2騰訊實現營收1382.5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淨利潤(Non-IFRS)340.39億元,同比增長13%,這是連續數個季度以來利潤增速較低的一次。上半年總營收為2735.6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3%,淨利潤(Non-IFRS)671.57億元,同比增長17%。
過去半年,在行業發展換擋、監管趨嚴的大環境下,互聯網大廠的股價,都經歷了大回調。
從產業的發展週期上看,互聯網至今已經走過20個年頭,進入到成熟期,過往的高增長階段無疑已吿一段落。但同時,互聯網這項技術仍對經濟和社會發揮着重要作用,國家戰略上對包括數字化在內的新基建也非常重視。
在互聯網新的發展階段,應該如何看待騰訊這家大廠?
本財季騰訊盈利增速放緩,其實已在外界預料之中。
究其原因來看,有三重因素共同作用:
首先,去年同期基數太高。新冠疫情導致消費者對互聯網服務的需求迅速增長,去年上半年騰訊的營收達到2229億,增速28%,Non-IFRS淨利潤達572億,增速29%。但今年,疫情的影響已大幅消退,消費者對於互聯網服務的需求也恢復正常。
第二,整體政策衝擊。現時互聯網流量紅利已經見頂,行業整體增速放緩,同時監管政策趨嚴,整個互聯網行業都受到衝擊,騰訊自然也不例外。
最後,主動投入加大。近年來騰訊在研發和技術方面的投入一直延續高增速,即使目前互聯網行業在調整,騰訊仍然在逆勢加大投入。
財報顯示,在研發投入上,騰訊已連續多個季度保持高增長。二季度騰訊研發產生的開支達128.28億元,同比增長29%;其中包括僱員福利開支約105.28億元,環比增長35%。
騰訊為何在這方面做大量投入?
最直接的原因是——騰訊因應行業發展變化而主動轉型。
2018年起,互聯網行業發展換擋,互聯網公司都面臨着尋找新增長引擎的問題。過去,互聯網公司基本都扎堆在C端,相反,B端的互聯網應用卻相對落後。因此,騰訊將B端確定為轉型大方向,並在2018年“930”做出組織架構調整,加大針對B端的研發投入,特別是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
多年的投入逐漸見效。全球數據分析和諮詢公司Global Data發佈2020年中國公有云基礎設施市場報吿顯示,騰訊雲市場份額佔比17%,位列國內前二。另據國際權威調研機構Gartner報吿,騰訊雲在執行維度上的全球排名相對去年提升一位,躋身至全球前六。
目前,騰訊雲正全面驅動產業共建。如騰訊雲與AI技術深度融合,新推出三大AI底層平台,騰訊雲已開放了超過了300項AI原子能力,50多個AI解決方案,服務全球超過12億用户。騰訊大數據平台日接入消息量超過55萬億,日實時計算量超過65萬億,平台整體算力超過500萬核,日分析任務達到1500萬,是國內算力最強的雲廠商之一。
得益於投入的加大,騰訊在To B業務方面的收入也不斷超出市場預期。今年二季度,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0%至419億元,已接近遊戲業務營收,佔總營收的比例達到30%,而遊戲業務的營收同比增長為12%,佔總營收比例為31%,消費和產業互聯網實現更加均衡的發展,收入結構也更為健康。
可以預期的是,未來,騰訊在上述業務上的投入還會持續加大。不過這並非僅僅為了業務上的突破,更是深入地理解和認識國家發展大局後,主動將自己的發展方向與之相契合。
今年,互聯網行業最大的事件就是反壟斷。
4月12日,阿里巴巴集團因為“二選一”被開出反壟斷罰單,金額高達182億。
7月10日,由騰訊主導的虎牙鬥魚合併案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正式叫停,這是我國平台經濟領域禁止經營者集中第一案,也是平台經濟領域又一重大典型的反壟斷案件。
7月24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再度發佈通報:依據《反壟斷法》,責令限時30天內騰訊需解除網絡獨家版權。這意味着,騰訊音樂集團將不再獨家擁有諸多歌曲版權。
一月內兩輪反壟斷強監管打在身上,騰訊的業務發展顯然難逃衝擊,業績自然也會承壓。
除了騰訊、阿里,美團也遭到了反壟斷調查,本輪監管部門對於整個互聯網平台經濟的反壟斷決心不言而喻。
其實,在去年12月的國家經濟工作會議上,監管就已經釋出鮮明的態度,會議確定2021年的八大重點任務中,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是其中一條。
為何今年國家需要如此堅決地反壟斷?
這就需要從國家的發展大局去理解。
經過40多年的發展,毫無疑問中國的經濟已經實現大飛躍,但時至今日,經濟的增速已經下台階。2020年下滑過快有疫情影響,但今年的GDP增速也只是在去年的基數上,設定為6%,是過去20年的最低值。
國家把當前社會主要矛盾概括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個判斷是基於40年中國改革發展,我國經濟社會所產生的巨大發展變化所提出的,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我國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也指明瞭國家的前進方向,做增量固然重要,但是存量的結構調整同樣是重中之重。
經濟發展的天平,總是在效率和公平之間擺動。在增量可觀的時代,我們追求效率優先,做大規模是首要任務,但到了存量競爭時代,天平就更多地偏向公平,這個時候就不能一味追求規模了,更不能通過壟斷來獲取超高利潤。
過去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成長起了無數的企業和企業家,他們的成功固然有自身的努力,但也是順應了時代的進程。現在,國家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任何企業的發展都不能離開這個大背景。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互聯網企業又該何去何從?
大方向不難理解,那就是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互聯網企業更應該考慮如何運用自身的實力和資源,去尋求和國家經濟命脈發展方向的新共振,更好地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在效率和公平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點,最終實現國家、社會和企業自身多贏。
對此,一直有着憂患意識的騰訊也在深入思考,如何利用現有的先發優勢和實力,更好地反哺社會,實現企業更長遠的發展。
今年4月份,騰訊宣佈新一輪戰略升級,在“紮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的基礎上,將“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納入公司核心戰略,牽引所有核心業務發展。這是騰訊在2018年“930”變革後的又一次戰略大升級,騰訊也因此成為首家將“社會價值”上升到戰略高度的互聯網企業。
儘管這是一個長期戰略,但自宣佈戰略升級以來的短短几個月內,社會價值戰略已迅速融入到騰訊的組織力和行動力。
騰訊的社會反哺之路已然開啟。
新戰略確定了,但究竟要如何落地,外界也在持續關注騰訊的動作。
從上個月河南特大洪災中騰訊的迅速應對中,或許可以窺探社會價值戰略對騰訊的重塑。
7月21日,騰訊宣佈捐款1億元馳援河南,比錢更重要的是,騰訊緊急調動產品、技術資源,推出“馳援河南”組合工具箱,騰訊文檔就是當中最具代表性的工具之一。一份名為《待救援人員信息》的文檔在網絡中流傳,它將河南特大水災中求救人員和救援人員的信息在線不斷整理、核實和更新。
這份文檔被“自發”更新了近300版,訪問量超過650多萬次,成為互聯網產品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自發共建救助”行動。在這個過程中,騰訊文檔產品團隊針對“可編輯的人數已達上限”的情況進行了緊急擴容。最新財報中,馬化騰對“騰訊文檔”也有特別提及。
在河南救災行動中,騰訊從資金投入、業務聯動、技術輸出三輪驅動,騰訊文檔從一款辦公軟件成為一款抗災“硬裝備”,這正是騰訊交出的“社會價值融入業務發展”首張答卷。
這份答卷,讓大家看到騰訊將社會責任納入公司核心戰略,並非説説而已,而是真真正正從組織架構、決策機制、溝通機制、技術研發、運營維護等多方面進行融合。這場“互聯網式”救災行動,向中國乃至全世界展示了一家中國科技企業,如何主動地運用自身的能力,讓中國社會運轉得更加高效和透明。
除了在極端挑戰下向社會和政府輸出產品和技術,騰訊在助力中小微經濟方面,也在不斷推出新舉措,持續性地將商業發展與社會價值相融合。
如騰訊雲基於微信平台推出的“騰訊電子籤”小程序,今年相繼上線了小合同、小收據、小借條等功能,幫助商家提升經營效率;微信視頻號已與單聊、羣聊、朋友圈、公眾號、小程序、小商店、看一看、狀態等微信生態內的功能模塊相打通,更好地助力商家實現銷售轉化。
作為C端成長起來的企業,騰訊對C端用户以及中小商家有着最原始的情感共鳴,助力中小商家成功,讓消費者有更好的互聯網消費體驗,切實為他們創造價值,其實也是創造社會價值的體現。
此外,在備受關注的遊戲未成年保護方面,騰訊也在努力以實際行動擺脱負面標籤。
今年八月,從《王者榮耀》及《和平精英》試點,逐步面向全遊戲升級遊戲時長及消費限制等舉措,將未成年人於非法定節假日的遊戲時長降至每日1小時,於法定節假日降至每日2小時,相對於監管要求的1.5小時及3小時;未滿12週歲的玩家禁止在遊戲內消費,加大力度打擊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賬號以及第三方平台買賣成年人賬號的行為。
在最新財報中,騰訊再度披露了未成年人流水情況:今年二季度,16歲以下玩家在中國遊戲流水的佔比為2.6%,其中12歲以下玩家的流水佔比為0.3%。
加大對未成年保護,減少遊戲業務在監管方面的風險,將是騰訊接下來的重要持續動作。
值得關注的是,在8月18日晚騰訊二季度業績溝通會上,騰訊總裁劉熾平還回應了平台互聯互通的問題。
他指出,“騰訊的生態環境‘本質上’是開放的,我們的生態目標就是讓中小型公司能夠融入其中,讓每個人、中小型企業和商家能夠‘公平地’直接和用户產生聯繫,提高效率。就是在這個原則下,騰訊開發了更多的工具,希望能夠達到這樣的目標。不同平台有不同的制度,例如,不同於其他平台,我們不會額外向商家收取佣金,平台之間的打通是非常複雜的問題。”
顯然,對於和友商的互聯互通,騰訊秉持着開放的態度,但同時也希望友商能夠同樣持有開放的態度。騰訊致力於建立開放共贏的互聯網的初心在於能夠最大利益地驅動產業共榮共生,在傷害中小商家利益的情況下貿然進行互通,顯然是騰訊會絕對迴避的方向。
回到最初的問題,反壟斷下,全社會都在反思互聯網的真正價值到底是什麼?
如果還停留在降本增效、無處不在的觸覺、贏者通吃的商業模式,都只是商業價值的討論,格局小了。
一家企業的真正價值,除了表現在商業上,還在能否公平、有效且持續地創造社會價值、國家價值乃至全球價值。
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華民族也正在朝着偉大復興目標的方向大步邁進。作為企業,也作為國家和社會的一份子,融入這個偉大的時代,與人民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致力於回饋社會、貢獻智慧,才是這個時代中最大的商業價值。
因此,從投資的角度,除了傳統的經營指標、財務指標,更應該納入一個投資理念,分析和評估上市公司在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el)及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方面的表現,即ESG投資理念。
這個理念並不複雜,但它很重要,找出真正對國家、對社會有價值的投資標的,這些標的短期內或者不能帶來超額收益,但只要拉長時間看,這會是穩當、有價值的投資。
當下,不管是騰訊還是其他大廠,無疑已經吿別過往的高增長,但是在新的戰略引領下,騰訊正在走一條和國家社會發展共振的新路,並且會一直堅定地走下去。
作為投資人,你又是否有耐心看到騰訊這波投入下的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