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對華關税豁免或擬取消,應關注什麼?
格隆匯 05-14 11:50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信證券研究,作者:劉易 田鵬 王濤 王丹

核心觀點

自2018年中美貿易爭端以來,至今已四年有餘。從層層加碼地開徵關税,到連續多次的關税豁免排除和複審,雖是中美關係階段性變化或者美國經濟發展狀況的縮影,但不可避免地都對A股市場產生了影響。今年3月,美國發布了對中國最新關税排除清單(352項),而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佈,四年前依據所謂“301調查”結果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税的兩項行動將分別於今年7月6日和8月23日結束,啟動對相關行動的法定複審程序,第一輪加徵的關税有望取消。值此之際,我們希望通過本文:1)回顧貿易爭端的背景與過程;2)拆解最新關税豁免排除清單;3)分析第一輪加徵關税的商品結構;4)鑑往知來,立足國內優勢產業出海,挖掘關税豁免或取消的受益板塊和個股。

中美貿易衝突,是逆全球化的一個縮影。回顧過去兩輪大的逆全球化浪潮成因,本質還是發展問題,主要是緣於經濟危機時期,全球化的主導國為維護自身既得利益和國際地位對全球化的戰略反思,以及由此導致的一系列連鎖反應,並由該國波及其他國家。逆全球化具有鮮明的特點:保護主義重創自由貿易體制、民粹主義推崇本國利益優先以及孤立主義逃避全球治理責任。2016年伴隨着以標榜“美國優先”的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任命了以反全球化為標籤的人員為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經貿層面推行單邊貿易保護主義,內政外交政策呈現出明顯的孤立主義傾向。在此背景下,美國引發了與中國的貿易摩擦。

從貿易到科技,企圖延緩中國產業升級步伐。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化分工,實際上是美國主導下的以消費國、生產國、資源國為主體的三元結構分工體系,這種分工體系下,中國作為生產國,對下游消費國累積了較大的貿易順差——這給予了美國引發與中國貿易摩擦的理由。2018年3月,特朗普簽署了總統備忘錄,宣佈將依據“301調查"結果對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税,由此拉開了貿易爭端的序幕。此後,美國又開展了多輪對自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徵關税,且為延緩或阻礙中國產業升級的步伐,美國又從貿易領域轉向科技領域,對以通信設備領域等為代表的中國科技領頭企業進行精準打壓。

本輪關税豁免本質上是“美國優先”的延續。出於供應鏈、企業負擔、終端消費者成本等多重因素考量,促使了美國過去數批次的商品豁免,但本質上是“美國優先”在經貿上的延續。本輪關税豁免也不能例外,商品是否獲得豁免,主要考慮該商品的可替代性及對經濟影響程度,既要“脱鈎”,也要避免對美國經濟產生大的負面影響:1)週期上,豁免商品排除時間追溯到2021年末、延長至2022年末;2)數量上,獲得豁免的商品較前期延長豁免的549項減少197項,降幅35.88%;3)金額上,本輪豁免的商品2021年自中國進口的金額約668.8億美元,較前期延長豁免的549項2021年自中國進口金額下降20%左右;4)從豁免商品和貿易依存度的關係看,豁免金額較大的商品多是替代難度較大或對下游影響較大的商品,如通信設備、電網設備、服裝家紡等。

比較視角下,本輪豁免清單和前期延長豁免的549項清單“大同小異”。本輪豁免商品主要分佈在機械設備、電力設備、紡織服裝、基礎化工、汽車、輕工製造等領域,上述行業10位HTS代碼數量在15個以上,2021年出口金額在40億美元以上。相較前期延長豁免的549項清單,行業大體相同但佔比值有所差異:1)10位HTS代碼數量分佈,主要集中在機械設備、電力設備、紡織服裝、基礎化工、汽車、輕工製造等,佔總豁免HTS代碼數量的比值差異<5%;2)2021年出口金額方面,主要分佈在機械設備、通信、電力設備、基礎化工、輕工製造、汽車等,前幾大行業出口金額的佔比的差異<6%。

第一輪關税有望取消,電氣、機械、汽車、航空、賤金屬製品、傢俱等行業或直接受益。受制於美國國內高通脹壓力,近期,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啟動對第一輪500億美元商品關税清單行動的法定複審程序,相關關税可能取消。落地至受益行業,我們認為,與民生關係最大、替代性最弱、或者不涉及與美國直接競爭的行業將最受益,這包括電氣、機械、汽車、航空、賤金屬製品、傢俱等。

風險因素:俄烏衝突或加大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進而加大關税豁免或取消的不確定性;海外經濟復甦進度或慢於預期導致出口需求不確定性。

投資策略:關税豁免或若取消將提升海外需求,增厚相關出口企業利潤,具有全球性競爭優勢的中國企業將長期受益關税豁免取消。在中國產業升級時代背景下,出口結構調整將作為我國外貿高質量增長的主要動力。關税豁免或若取消將提升中國產品海外競爭力和需求量,並增厚出口企業利潤,助力企業做大做強。目前,我國全球性競爭優勢產業多是高端製造業,例如光伏設備、鋰離子電池、特高壓、面板、LED、機電、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等行業,部分創新型中小企業海外業務持續擴張,有望成長為“隱形冠軍”。結合關税覆蓋產業及我國出口優勢產業鏈,我們建議重點關注以下三條投資主線:主線一,關税延長豁免清單中以電力設備、汽車、機械為代表的主要涉及產業鏈;主線二,若取消首批500億美元關税加徵預計盈利會上修的品種;主線三,我國高端製造業中具有全球性競爭優勢的出口型企業,建議重點關注光伏產業鏈中210組件和逆變器等環節、工程機械產業鏈、醫療手套出口領先企業。

正文

自2018年中美貿易爭端,至今已四年有餘。從層層加碼地開徵關税,到連續多次的關税豁免排除和複審,雖是中美關係階段性變化或者美國經濟發展狀況的縮影,但不可避免都對A股市場產生了影響。今年3月,美國發布了對中國最新關税排除清單(352項),此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佈,四年前依據所謂“301調查”結果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税的兩項行動將分別於今年7月6日和8月23日結束,啟動對相關行動的法定複審程序,第一輪加徵的關税有望取消。值此之際,我們希望通過本文:1)回顧貿易爭端的背景與過程;2)拆解最新關税豁免排除清單;3)分析第一輪加徵關税的商品結構;4)鑑往知來,立足國內優勢產業出海,挖掘關税豁免或若取消的受益板塊和個股。

▌中美貿易爭端緣起:逆全球化的縮影

2018年中美貿易爭端發生的背景,從大歷史觀看,看似突然爆發的貿易爭端,實則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開啟的逆全球化的一個縮影。基於這種視角,我們通過梳理經濟史上逆全球化發生的起因、過程與教訓,再審視中美貿易爭端發生的背景。

二十世紀期間,曾經歷兩輪大的逆全球化浪潮。第一次逆全球化根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大蕭條,持續時間達30年之久。1931年,英格蘭銀行突然宣佈終結作為全球化金融秩序基石的英鎊金本位制度,並率先發動了單方面貶值,拉開了蔓延至全球的貨幣戰與貿易戰的序幕。此後,以“美國復甦優先”為競選綱領入主白宮的羅斯福政府同樣給全球化以重擊——在英鎊單邊貶值後,1933年宣佈放棄與英、法兩國繼續簽署雙邊匯率協定,讓美元大幅貶值並提升進口關税,標誌着第一次逆全球化達到高潮。第二次逆全球化發生在1971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前後,由原油價格暴漲引起滯脹,嚴峻的經濟形勢使得美國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尼克松總統在1971年宣佈放棄佈雷頓森林體系下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制度,通過美元貶值來平衡國際收支,逆全球化興起,並一直持續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伴隨信息技術的發展,全球化再次成為趨勢。

[1]作者:佟家棟、謝丹陽、包羣、黃羣慧等;《中國工業經濟》2017年第6期P7。

逆全球化的本質是發展問題,具有鮮明的特點。縱觀兩次逆全球化起因,主要緣於經濟危機時期,全球化的主導國為維護自身既得利益和國際地位對全球化的戰略反思,以及由此導致的一系列連鎖反應,並由該國波及其他國家,因此,逆全球化的本質是發展問題。從特點來看,逆全球化特點鮮明,主要體現在:1)保護主義重創自由貿易體制;2)民粹主義推崇本國利益優先;3)孤立主義逃避全球治理責任。

金融危機之後逆全球化再度興起。2008年金融危機後,伴隨着全球經濟增速階梯式下滑(1994-2007年世界GDP平均增速比2008-2020年平均增速快1.14ppts),且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內部貧富差距持續拉大,為逆全球化再次興起提供了沃土:1)事件層面,2016年的英國“脱歐”公投贏得超過半數民眾支持以及標榜“美國優先”的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是這次逆全球化的標誌性事件。此後,美國、英國等以“國家安全”為名,進一步加強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措施以落實“本國高於一切”“本國利益優先”的策略;2)數據層面,1990-2008年全球貿易平均增長7%,而2009-2015年平均增長僅為3%  [2];以貿易強度衡量貿易活躍度,2007年以來,幾乎所有商品生產價值鏈的貿易強度都有所下降。

[2] 數據來源於《“逆全球化”的生成邏輯與治理策略》(許士密);《政治學研究》2021年第二期。

2018年爆發的中美貿易摩擦,是逆全球化的一個縮影。特朗普當選後,採取了諸多逆全球化舉措:1)政治層面,任命以反全球化為標籤的納瓦羅為新設立的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旨在幫助制定縮減貿易逆差、促進經濟增長和阻止就業崗位流向海外的貿易政策;2)經貿層面,推行單邊貿易保護主義,重新審視美國既定的國際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包括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重新談判或者退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對多國進口商品提高關税等。特朗普政府的內政外交政策呈現出明顯的孤立主義傾向,即強調“美國第一”、提出振興國內產業、加強移民管控、退出國際條約、向盟友索要“保護費”、拒絕大國合作以及不願承擔國際義務等。2018年爆發的中美貿易爭端,究其實質,還是其內政外交的延續,是逆全球化的一個縮影。

▌貿易爭端過程:從貿易爭端到科技戰

以全球分工下的正常貿易逆差等為藉口,引發了與中國的貿易摩擦。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化分工,實際上是美國主導下的三元結構體系——消費國、生產國以及資源國,這種體系下,資源國供給資源,生產國負責製造,消費國提供市場,形成了商品的基本流動方向。資本流向正好相反,美國向生產國輸出美元資本(主要表現為外商直接投資),生產國拿到美元購買上游資源,這樣就形成了商品和資本的閉環。過去數年,得益於低廉的人力成本、完善的基礎設施、穩定的政治環境等,中國扮演了全球最重要的生產者角色,也因此對消費國形成了巨大的貿易順差:以2017年為例,中美貿易總額為5827億美元,美國對中國的商品貿易逆差為3372億美元,比2016年增加9.16%。但隨着以標榜“美國優先”的特朗普當選總統,以貿易逆差過大等為由,引發了貿易爭端。

2018年以來,美方依據“301條款”對中國加徵三輪關税。所謂“301調查”源自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該條款授權美國貿易代表可對他國的“不合理或不公正貿易做法”發起調查,並可在調查結束後建議美國總統實施單邊制裁,調查由美國自身發起、調查、裁決、執行。依據“301調查”,美國先後對中國加徵三輪關税:第一輪關税於2018年7/8月對中國5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關税;第二輪關税於2018年9月對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10%關税,並於2019年5月將關税從10%提高到25%;第三輪關税於2019年9月對1200美元商品加徵10%關税(目前,3000億美元清單中,仍有約1800億美元商品未徵收過關税)。

貿易爭端不斷升級,從貿易爭端蔓延至科技領域。始於貿易衝突卻不止於貿易衝突,在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税的同時,為延緩或阻礙中國產業升級的步伐,美國又從貿易領域轉向科技領域,打壓以通信設備領域等為代表的中國科技領頭企業,對我國國際供應鏈和國際市場進行精準打擊。

▌關税豁免的背景、發展、特點及內容

供應鏈等多因素考量促使數批次的商品豁免。美國對中國出口商品數輪加關税後,對美國生產和消費產生了顯著影響:1)供應鏈和企業負擔:中國出口的許多商品不能被替代或尋找替代品需要較長的時間,加徵關税不可避免地對供應鏈造成了擾動,加重了企業負擔;2)關税負擔承擔:在美中貿易摩擦最激烈的時期,美國企業承擔了加徵關税造成的大部分成本負擔(90%以上的額外成本由美國進口商來承擔),從而使更多成本被轉嫁給消費者 [3]。因此,加徵關税後,特朗普政府批准了對部分產品豁免加徵關税:2018年12月至2020上半年期間,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陸續披露了豁免加徵關税的數批次商品,豁免期限為一年。2019年末,隨着首批排除清單到期,貿易代表開啟了延長豁免,有549項商品陸續獲得了延長排除資格,但多數在2020年末到期,剩餘部分也在2021年上半年到期。2021年10月,伴隨國內高通脹等因素,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就恢復前期延長的特定關税豁免向公眾徵求意見,開啟新一輪商品關税排除流程,2022年3月豁免商品清單公佈。

[3] 來源於《大部分關税成本被轉嫁給了美國進口商》(光明網轉自參考消息),https://m.gmw.cn/2021-05/19/content_1302304837.htm

本輪關税豁免本質上還是“美國優先”的延續。商品是否獲得豁免,主要考慮該商品的替代性及對美國國內經濟的影響程度,考量維度主要有:1)特定產品和/或類似產品是否可從美國和/或第三國獲得;2)2018年9月以來,特定商品或其他相關產業發展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變化;3)2018年9月以來,進口商或美國採購方從美國或第三國尋找該商品所作的努力;4)美國國內生產該商品的能力;5)恢復豁免是否會對發表意見者或其他美國利益產生影響或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害(美國小企業、就業、製造業產出及關鍵供應鏈的影響)。週期上,豁免商品排除時間追溯到2021年末、延長至2022年末;數量上,獲得豁免的商品較前期延長豁免的549項減少197項,降幅達35.88%;金額上,本輪豁免的商品2021年自中國進口的金額約668.8億美元,較前期延長豁免的549項2021年自中國進口金額下降20%左右。

豁免商品和貿易依存度的關係,也可印證本輪豁免是“美國優先”的延續。第一,豁免商品出口額佔全部豁免商品出口額(2021年)較高的商品,美國對該類商品貿易依存度多處於20%至40%間,且多大是中國具有優勢的產業,如通信設備、電網設備、專用設備等,這部分替代難度較大。第二,美國貿易依存度處於20%以下的商品,豁免商品出口金額佔全部豁免商品出口額(2021年)的比重較低,這部分商品具有較高的可替代性。第三,貿易依存度在40%以上的商品,僅有服裝家紡對終端消費影響較大商品的豁免金額佔比較高,其他商品的貿易依存度雖較高,但替代難度較小,如養殖、造紙等。

本輪豁免排除清單和前期延長豁免的549項清單“大同小異”。本輪豁免商品主要分佈在機械設備、電力設備、紡織服裝、基礎化工、汽車、輕工製造等領域,上述行業10位HTS代碼數量均在15個以上,2021年出口金額也在40億美元以上。同前期延長豁免的549項清單相比,“大同小異”:1)10位HTS代碼數量分佈,主要集中在機械設備、電力設備、紡織服裝、基礎化工、汽車、輕工製造等行業,數量佔總豁免10位HTS代碼數量的比值差異在5%以內;2)2021年出口金額方面,主要分佈在機械設備、通信、電力設備、基礎化工、輕工製造、汽車等,前幾大行業出口金額佔比的差異在6%以內。

▌第一輪關税若取消,哪些行業或收益?

近期,美國啟動對華加徵關税複審程序。據新華網報道,近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佈,四年前依據所謂“301調查”結果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税的兩項行動將分別於今年7月6日和8月23日結束。即日起,該辦公室將啟動對相關行動的法定複審程序。同時,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表聲明説,將吿知那些受益於對華加徵關税的美國國內行業代表相關關税可能取消。行業代表可分別在7月5日和8月22日之前向該辦公室申請維持加徵的關税。該辦公室將依據申請對相關關税進行復審,複審期間將維持這些關税 [4]

500億美元清單直指中國製造,主要為電氣、機械、汽車、航空、賤金屬及其製品等行業。所謂啟動複審程序的兩項行動,是指特朗普總統對中國加徵關税的第一批產品,500億美元清單最先指向項目——高端技術製造業。從清單產品來看,主要包括了電氣、機械、汽車、航空、賤金屬及其製品等行業,較少或沒有包括服裝、鞋靴、農林牧漁等低技術產品。拆分制裁清單可以發現:1)加徵關税重點目標直指中美貿易逆差最大的製造領域,並意圖打擊中國製造業;2)航空航天、化工等領域中國出口並不佔優,有些甚至美國還有順差,但由於這些行業是助力中國產業升級的重點領域,也成為了重點加徵領域;3)塑料、橡膠、玩具、紡織品等為中國優勢出口領域,美國有大額的貿易逆差,但由於這些行業處於產業鏈低端,並未或僅有較少納入重點加徵關税領域。

緩解美國國內通脹壓力是核心驅動,電氣、機械、汽車、航空、賤金屬製品、傢俱等行業受益程度有望較大。當前美國通脹居高不下,降低對華關税是緩釋通脹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國貿易代表戴琪5月初在出席活動時表示,美國政府將採取一切政策手段以抑制物價飆升,暗示削減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的關税將在考慮範圍之內 [5]。同時,美國國內企業及議員也紛紛開始呼籲拜登政府重啟關税豁免程序或甚至取消加徵關税。綜合考慮此輪加徵關税的背景、意圖及商品出口金額,我們認為與民生關係最大、替代性最弱或者不涉及與美國直接競爭的行業受益程度有望較大,包括電氣、機械、汽車、航空、賤金屬製品、傢俱等行業。需要指出的是,受益於此輪關税加徵的行業代表,可分別在7月5日和8月22日之前向該辦公室申請維持加徵的關税,取消加徵的關税也面臨一定阻力。

▌關税豁免或若取消預計將增加海外需求,增厚利潤

關税豁免或若取消預計將助力優勢產業出海

我們在《主題策略2022年投資策略——創新型中小時代,全球性競爭優勢》(2021-11-5)中提到,在出口結構調整的背景下,我國在新能源、面板、工程機械、汽車零部件等產業初具全球性競爭優勢,“出海”將進一步打開其增長空間。關税豁免或若取消,預計將增加中國產品海外競爭力和需求量,並增厚出口企業利潤,助力企業做大做強。

時代背景:產業升級,出口結構持續調整。我國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基數大;其次,我國傳統優勢在弱化,貿易保護主義擾動、東南亞等國產品競爭力加強,外貿規模大幅增長難度變大,產業升級、出口結構調整將作為我國外貿高質量增長的主要動力。我們認為,高技術、高品質、高附加值的商品將是未來我國出口的主力軍,科技創新、質量提升、品牌塑造將成為我國外貿增長的核心動力。目前,我國部分高端製造業已初步建立了全球競爭優勢,例如光伏設備、鋰離子電池、特高壓、面板、LED、機電、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等行業,部分創新型中小企業海外業務持續擴張,有望成長為“隱形冠軍”。

我國全球性競爭優勢產業多是高端製造業

我國光伏製造產業鏈在全球具有支配地位。光伏產業鏈上游主輔材(硅料、光伏玻璃、膠膜)、中游製造(硅片、電池片、組件)、逆變器等環節競爭格局穩定,呈現一超多強競爭態勢,國內企業在全球範圍享有較大市場份額,多晶硅、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等產品2020年市佔率達70%以上,具有支配地位。核心輔料光伏銀漿也逐步國產化,市佔率從2016年的18%提升至2020年的50%,未來有望繼續提升。光伏支架目前是產業鏈中國產市佔率較低的環節,隨着光伏平價上網和電價改革的推進,我們預計國內跟蹤支架將逐步替代固定支架,中國市佔率將不斷提升。

國內鋰電池產業鏈日益壯大,全球市佔率持續提升。鋰電池行業資金、技術壁壘較高,龍頭企業成本優勢明顯,未來行業集中度將不斷提升。鋰電池主要由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和電解液四大關鍵材料組成,2017-2020年中國公司在四大關鍵材料中的全球市佔率不斷提升,實現進口替代,優勢在於快速響應、性價比高和產能充足等。在輔料環節,中國公司較為薄弱,仍在攻關階段,例如鋁塑膜,經過近10年的攻關,目前可以在數碼領域應用,但SBR、PE隔膜原材料、炭黑導電劑等關鍵輔材仍需進口。

特高壓輸電是中國在高端製造領域的國家名片。在我國,特高壓是指±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電和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電的電壓等級,具有輸送容量大、輸電損耗低、傳輸距離遠等特點。特高壓培育了大量本土輸配電企業,2005年以前被海外品牌壟斷,目前外資品牌和合資企業市佔率低於10%,我國特高壓輸電企業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具備全球競爭力。

我國面板產業鏈優勢越發顯著。現階段全球LCD面板產能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根據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數據,2020年我國LCD面板產能已佔全球的55%,其中京東方和TCL華星佔據34.3%的市場份額;OLED領域,國內廠商正不斷縮小同韓國的差距,根據Omdia數據,現階段我國已成為僅次於韓國的全球第二大AMOLED生產基地,並預計將於2024年趕超韓國。

我國是全球最主要的LED生產基地,產業鏈各環節均處於優勢地位。根據GGII數據,2008-2019年國內LED產值從654億元增長至7548億元,複合增速達24.9%,遠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從LED產業鏈看,我國從中下游封裝和應用起步,逐步向上游芯片領域拓展,並積極佈局Mini/Micro LED等先進技術。高端大尺寸家用電視、筆記本電腦及高端電競顯示器等將成為Mini LED背光重點滲透場景,TrendForce預計至2024年Mini LED背光在電視、高端電競顯示器及筆記本電腦的滲透率分別達15%、18%、20%。Mini LED的快速發展,帶來發展新機遇,中國企業有望藉助先進設備和成本優勢,迅速佔領mini LED市場。

我國工程機械產品國際競爭力強,2020年出口份額居全球第一。工程器械分為挖掘機械、剷土運輸機械、工程起重機械、工業車輛等,其中挖掘機、裝載機、起重機為主要設備。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經過多年耕耘,產品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次,得益於零部件國產化和規模化,成本優勢顯著。根據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VDMA)報吿,2020年中國工程機械設備(1650億歐元)出口佔比達16%,在世界機械設備工程出口額排行榜中躍居榜首。

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走上“研發、集成、創新”等高質量發展道路,出口海外。汽車零部件種類繁多,包括汽車電子、內外飾、發動機、電池、電機及壓鑄件等多種零部件,位於汽車產業鏈中游。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受益於海外汽車品牌和零部件企業國內設廠,是國家“市場換技術”政策的結果。伴隨國內汽車銷量大幅上漲,中國零部件企業從“成本優勢”轉向“研發、集成、創新”等高質量發展道路,並逐步走向海外。未來隨着汽車行業新能源化、智能化,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有望憑藉成本、先進製造能力、快速反應和同步研發能力,使全球市佔率進一步提升。

▌風險因素

1)俄烏衝突或加大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若後期分歧調和方面出現偏差,政治上的不確定性有可能加大關税豁免的不確定性;

2)新冠疫情、俄烏衝突引致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通脹)、主要發達國家邁入加息進程等背景下,海外經濟復甦進度或慢於預期導致出口需求不確定性。

▌投資策略

結合關税覆蓋產業及我國出口優勢產業鏈,我們建議重點關注以下三條投資主線:1)關税延長豁免清單中以電力設備、汽車、機械為代表的主要涉及產業鏈;2)若取消首批500億美元關税加徵預計會帶來盈利上修的品種;3)我國高端製造業中具有全球性競爭優勢的出口型企業,具體來看:

主線一:關税延長豁免清單中主要涉及的以電力設備、汽車、機械為代表的產業鏈。關税豁免將直接增厚企業盈利,同時,價格下調也將提升產品競爭力,有利於企業獲得更多美國市場份額。我們認為,豁免金額佔比較高、具有全球競爭優勢、且美國較難替代的以電力設備、汽車、機械為代表的主要涉及產業鏈受益程度有望較大。

主線二:若取消首批500億美元關税加徵預計會帶來盈利上修的品種。第一輪加徵的關税若取消,產生的效果和關税豁免大體相同——既可直接增厚盈利,也有利於企業提升市佔率。但不同的是,相較關税豁免週期結束後需要重新獲得豁免,關税一旦取消,影響更為長遠。正如上文所述,綜合考慮第一輪加徵關税的背景、意圖及商品出口金額,我們認為與民生關係最大、替代性最弱、或者不涉及與美國直接競爭的行業受益程度有望較大,這包括電氣、機械、汽車、航空、賤金屬製品、傢俱等行業。

主線三:我國高端製造業中具有全球性競爭優勢的出口型企業。在出口結構調整的背景下,我國在新能源、面板、工程機械、汽車零部件等產業初具全球性競爭優勢,“出海”將進一步打開其增長空間。關税豁免或若取消,預計將錦上添花——增加中國產品海外競爭力和需求量,並增厚出口企業利潤,助力企業做大做強。我們建議重點關注光伏產業鏈中210組件和逆變器等環節、工程機械產業鏈、醫療手套出口領先企業。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