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4680,鋰電最強期待?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作家:Mr蔣靜

鋰電已經很久沒有突出的技術迭代了。

這會導致什麼結果?技術路徑不切換,現有技術路徑下的競爭就越來越同質化、白熱化,毛利率越來越低,沒有超額利潤,行業發展逐漸陷入沉寂,長期將變成一個傳統制造業。

這就是目前看到的趨向。

鋰電行業迫切需要新一輪技術迭代,給行業發展注入新活力,新技術挑戰舊勢力,淘汰舊產能,創新者可以獲得超額利潤獎勵,並帶動行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激發更多應用創新,而不是死水一潭。

目前看來,現有各種較高緯度的技術創新中,4680電池的技術創新程度較高,同時也比較接近產業化,如若成功,也算一次技術迭代了。

01

4680具備技術迭代特性

本公眾號於2021年11月發表了《新物種4680電池:看起來很美,造出來不易》,對4680電池做了詳細的介紹。

總體上,4680電池算是新物種,算得上技術迭代。

4680電池是圓柱電池從較小的1865到2170之後,進一步做大的結構創新。1865的電池容量一般為2.6-3.5Ah,2170一般為4-5Ah,而4680可以做到20-30Ah,電池容量有了5倍左右的提升。

得益於結構創新,4680電池在電芯層面具有方形電池的技術特點,可以做到更高的電池容量和能量密度,同時基於大圓柱背景的無極耳技術及乾電極技術可以大幅提高電芯的散熱性和安全性,而圓柱型外形結構的系統集成度更高,可以直接CTC,系統散熱性也很好,系統成本也可以降低。

這樣的特點,對安全性更加敏感的三元材料也更有吸引力。

難怪特斯拉對4680電池如此青睞。作為圓柱電池的擁躉,在滿足系統集成度高的前提下,迫切需要一款能夠提高能量密度並滿足三元材料安全性要求的電池,4680似乎是最優解。

特斯拉已經實現了4680電池良率的大幅提升,從2020年的20%提高到了目前的90%,且達到了1個月100萬塊的產量水平,並應用於Model Y,4680電池算是勉強進入量產階段了。

02

產業鏈會發生一定變化

4680電池在材料、結構和工藝等方面都有較大創新,因此對相應的材料和設備都提出了新要求。

在材料方面,4680電池適配高鎳三元,因此會帶動三元材料尤其是鎳的使用,有望像刀片電池帶動磷酸鐵鋰反轉一樣讓三元電池再出發,這也是特斯拉着力推動4680電池的根本原因。此外,4680電池也適合硅基負極的推廣,PVDF的使用量也更多。

在設備方面,4680電池的製造工藝完全不同於小圓柱電池,需要重新匹配生產設備,對焊接及密封的可靠性要求更高,對原材料及結構件的精度要求和光潔度要求更高,無極耳技術和乾電極技術對設備及工藝的要求也完全不同,這些對鋰電生產而言都是重大變革。

雖然都是圓柱,但從小圓柱到大圓柱,已經完全不在同一個技術層次,小圓柱的經驗在4680不可用,創新難度已經大幅提高,遠高於從方形到刀片的創新力度。

這也是其技術迭代特性的外在表現。

此外,由於4680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成組率的特點,有利於加快中高端電動汽車的滲透率,為新能源汽車全面發展創造條件,與此前磷酸鐵鋰電池推動中低端電動汽車加速發展的邏輯相似。

因此,無論是上游供應商,還是下游應用場景,4680電池都可能帶動鋰電產業鏈發生一些重大變化。

03

競爭格局可能重塑

鋰電行業的產業邏輯與光伏行業相似,有兩個重要的驅動力,一個是長期驅動力,一個是短期驅動力。長期驅動力是技術迭代,短期驅動力是產能或資本,兩個力量互相作用,呈現螺旋上升的特點。

在技術迭代過程中,掌握者進,缺失者退。

哪怕是微創新,都可能對競爭格局產生衝擊,更何況是更高維度的技術迭代,競爭格局更可能重塑甚至顛覆。

4680電池由於較高的能量密度和成組效率,在不斷規模化之後,成本有望不斷下降,若此有望不斷侵蝕原有技術路線的市場份額。

光伏行業在這方面比較典型,不斷技術迭代,城頭不斷變換大王旗,雖然個體慘烈,但行業不斷進化向前。

任何一次技術迭代都不容易,道路必定坎坷,還不一定成功。4680也是如此,作為一個頗具技術迭代特質的新物種,總體上是方形電池的工藝思路,但套用了圓柱電池的外形結構,實際上具有全新的工藝技術,目前製造成本高企,量產推廣之路並不容易。

但是,4680產業化仍在不斷進步,如果大規模量產,那麼對現有鋰電競爭格局必然造成一定衝擊,從電池企業到上游材料和設備供應商。新技術挑戰舊勢力,淘汰舊產能,這是行業發展規律,不進則退。

從行業發展的角度,期待4680成功吧。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