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帶頭,巨頭們歇戰,一場“多APP間互開外鏈”的運動正如火如荼,支付領域的互聯互通也更近一步。
據瞭解,淘寶App自8月接入銀聯雲閃付以來,目前已覆蓋全量用户。昨日,阿里宣佈旗下餓了麼、優酷、大麥、考拉海購、書旗等應用均已接入微信支付。日前,淘寶特價版、閒魚、盒馬等App也已申請接入微信支付,目前正在等待微信審核。
而針對淘寶何時能接入微信,淘寶App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正在積極進行技術籌備,以及用户體驗為想到,以安全為底線,分階段、分步驟實現接入多種支付方式。
此外,拼多多和美團等平台也均已支持多數主流支付渠道,包括微信支付、支付寶、Apple pay以及銀聯雲閃付等等,京東、大眾點評、微店等則暫不支持支付寶支付。
隨着相關部門着力推進支付領域互聯互通,阿里、騰訊、京東等大型互聯網平台彼此開放場景與支付工具互聯互通的那一天,越來越近。
阿里與騰訊之間的生態封閉始於2013年。彼時,阿里剛剛入股新浪微博,加大對淘寶的營銷力度。同年7月,微信開始關閉多個淘寶營銷賬號,阿里則開始屏蔽微信淘寶客類營銷應用數據接口,並於11月正式關閉淘寶app上的微信外聯通道,並擴展到阿里系的其他產品。
直到2013年,微信才首次在5.0版本推出支付功能,隨着2015年以5億元拿下春晚總冠軍後迅速破局,直接威脅到阿里圍繞電子商務在2004年就建立起來的支付業務。
這一年也成為移動支付歷史上的分水嶺,當年微信支付的用户首次超過支付寶,支付寶則屏蔽了來自微信的所有鏈接。
直到今年3月,微信和淘寶在相互“封殺”多年以後,才開始出現解凍跡象。
3月25日,阿里就淘寶特價版小程序多次向騰訊提交線上申請,但直到目前審核也沒通過。
4月,反壟斷的第一刀斬向阿里,罰款182億元,整個互聯網行業迎來強監管時期。
9月9日,工信部有關業務部門召開了“屏蔽網址鏈接問題行政指導會”,當天參會的互聯網公司包括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百度、華為、小米、陌陌、360、網易等。
會上提出了三點合規標準:
一,具有外部網址鏈接訪問功能的即時通信軟件,對於用户分享的同種類型產品或服務的網址鏈接,展示和訪問形式應保持一致。
二,具有外部網址鏈接訪問功能的即時通信軟件,用户在即時通信中發送和接收合法網址鏈接,點擊鏈接後,在應用內以頁面的形式直接打開。
三,不能對特定的產品或服務網址鏈接附加額外的操作步驟,不能要求用户手動複製鏈接後轉至第三方瀏覽器打開。
在此背景下,9月17日騰訊發表聲明稱,將在保護數據隱私、避免過度營銷的原則下,放開一對一聊天場景下的外鏈訪問。這被認為是互聯網“拆牆”行動的開始。
目前,升級到最新版本的微信,已經可以打開部分外部鏈接的訪問,如淘寶能直接在微信聊天界面打開,只是微信會發出提示稱,該網頁不是微信提供,無法確保內容的安全性。隨後,點擊“繼續訪問”即可直接打開淘寶觸屏版。
未來的情況就是,淘寶和天貓將引入微信支付,騰訊方面則允許阿里的電商信息在微信上分享,或允許微信用户通過小程序使用阿里旗下的服務。
此前銀保監會和央行反覆呼籲金融科技反壟斷,但一直沒能實現突破。而今兩大巨頭終於開始逐步實現互聯互通,這無疑是一個積極的現象。互聯網巨頭相互開放封閉場景,將充分保障消費者支付的選擇權,支付業務迴歸本源。
從全球範圍來看,支付領域互聯互通也符合世界新的反壟斷監管趨勢。
如去年10月美國眾議院頒佈《數字化市場競爭狀態調查報吿》,當月司法部就對谷歌發起反壟斷訴訟,稱其在搜索引擎和線上廣吿方面妨礙競爭。
今年8月底,韓國國會表決通過《電信業務法》修正案,成為全球首個禁止蘋果、谷歌強制要求開發者使用其支付系統的國家。
9月1日,蘋果在官網公吿稱:為應對在日本的反壟斷訴訟,自 2022 年起,將允許全球“閲讀器”類應用開放第三方支付。
9月10日,美國加州地方法院對“Epic訴蘋果案”做出判決:因涉嫌“不充分競爭”,令App Store不得限制第三方支付,該法令將於90天后(12月9日)生效。
此外,美眾議院司法委員會還針對谷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通過六項反壟斷法案。歐盟也對谷歌語音助手再次開展反壟斷調查。
來源:Mob研究院
不過國外打擊第三方支付,是為了打破蘋果和谷歌的閉環生態。這兩家公司通過限制用户使用支付系統,而對購買應用進行抽成,但過高的抽成比例已經嚴重限制了國外小型互聯網企業的發展。
中國則不同。國內主流的第三方支付並沒有過高的抽成行為,支付領域互聯互通的主要目的是打破互聯網巨頭之間的壁壘,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據瞭解,目前市場上超過200家第三方支付牌照中,支付寶和騰訊財付通(含微信支付)的總市場份額佔比在90%以上。
來源:艾瑞諮詢
從行業創新的角度來看,這種生態壟斷的方式,不利於支付行業的創新發展。
儘管當前監管正在大力推進反壟斷和支付領域的互聯互通的力度,但想要真正實現全行業互聯互通仍有難點。
因為這意味着支付領域的賬户側和收單側都能實現連通,屆時盈利分配模式和商業模式都也將發生改變。
同時,由於涉及的數據量龐大、場景和流量運營難度較高,支付領域互聯互通需要逐步推進。不過在監管層的一再要求下,以支付寶和騰訊財付通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巨頭正在積極推動互聯互通。
此外,9月26日,央行副行長在第十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上再次強調,要推動平台企業有序開放支付接口,嚴禁排他性、歧視性支付協議,保障支付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
如今,各家都已經動了起來。
中長期來看,平台企業互聯互通是大趨勢,未來“開放”的方向可能還包括小程序、API 接口以及微信賬户快捷登錄等方面,由於受到政策、安全性、各方商業利益的影響,合作節奏和方案相對不確定。
此外,預期其他互聯網企業的特定對向不兼容行為或亦逐步改善。
騰訊方面,作為最大的流量入口,網址鏈接開放進一步豐富了微信/QQ/企業微信的功能、使用場景、內容生態,對於用户、時長和產品功能迭代具有一定積極意義。同時,電商數據和短視頻數據也有助於補全微信的底層數據。
此外,當淘寶入駐微信小程序, 允許非誘導式直接調起淘寶 App, 阿里交易平台引入微信支付, 預計將帶動小程序 GMV增量空間約 1 萬億, 微信支付流水增量空間約 2.5 萬億, 廣吿收入增量空間 250 億元左右。
而且憑藉着更高的使用頻率和用户粘性,微信支付在接入到阿里生態內服務後,短期內的交易規模和頻率必然會再上一層樓。
在阿里方面,在開放外鏈逐步落實後,最大的意義在於獲得騰訊龐大的私域流量入口,逐步積累用户社交鏈數據。中長期看,隨着阿里和騰訊的合作日益加深,預計支付寶流水將存在收縮壓力,但引流效率將得到明顯提升。
參考拼多多和京東用户中微信小程序貢獻比例,阿里旗下服務入駐微信小程序帶動用户和 GMV 增長空間有望達到 14%-17%。
對字節跳動等內容平台而言,總體利大於弊,短期內有助於觸達原未覆蓋用户。但是微信一對一聊天中抖音網址鏈接僅支持瀏將覽功能,無法登陸和調起app,留存率相對受限。
而對京東、快手和拼多多等騰訊生態合作方來説,微信流量入口的優勢將減弱,不過京東和拼多多仍享有中心化流量入口的優勢,以及更多樣化的社交裂變模式。
對品牌商和廣大商家來説:流量成本將下降,同時私域運營也存在更多機遇。但巨頭成本轉嫁的風險也不可忽視。
此外,移動互聯網用户規模 2021 年以來保持在近11.6 億,5 月同比增速首次出現負增長。移動端用户流量增量開始衰退,持續了多年的流量紅利期即將結束。
來源:Questmobile
後續騰訊與字節之間的流量格局變化仍將取決於微信小程序和抖音 App 調起之間的平衡;騰訊與阿里之間潛在合作,則為雙方在商業化和流量方面帶來更多延展潛力。
互聯網平台互聯互通是必然趨勢,但會分階段推進,而非一蹴而就。互聯網巨頭第一階段整改措施落地,業務實質性影響相對有限,各自在社交、內容、電商領域的競爭優勢仍然穩固。
互聯網的本質,從跑馬圈地,轉變為互聯互通,這是大勢所趨。
短期內,互聯互通將利好廣吿投放需求大、流量增長髮力的電商;長期來看,將推動數據、流量共享,行業效率提升,為用户和平台商户提供更公平的選擇機會。
在強監管環境下,超級平台繼續靠壟斷用户、流量、數據與封閉場景賺錢的時代,已經漸漸遠去,競爭逐步迴歸到產品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