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堅挺四年的蘋果,倒在了這個冬天
格隆匯 02-04 13:35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 虎嗅,作者: 丸都山

在美國科技巨頭的接連爆雷之下,蘋果也未能獨善其身。

北京時間2月3日,蘋果發佈了2023財年第一季度財報(即2022年第四季度),期內實現營收1172億美元,同比下滑5.5%,低於此前華爾街一致預期的1212億美元;淨利潤為299.98億美元,同比下降13%。

儘管飽受新冠疫情的侵擾,但蘋果在此之前連續14個季度保持營收同比增長,而本季度低於預期的市場表現,也引發了外界對於蘋果能否延續高增長的疑問。

在財報發佈後的電話會議上,蘋果CEO蒂姆·庫克將公司的不佳表現歸咎於美元走強、宏觀經濟環境較差、以及中國大陸的供應鏈生產問題。與此同時,庫克也提到“隨着中國大陸經濟在去年12月份的放開,目前iPhone的產能已經恢復到令人滿意的水平”。

但短期內,這份財報反映出的業務增長點單一,軟件增速趨緩的問題今年仍很難得到有效解決,同期中國市場及供應鏈對蘋果造成的深刻影響,也給蘋果的產能遷移計劃打上了大大的問號。

數據來源:蘋果財報

iPhone增長神話破滅

2022年第四季度,蘋果的當家產品iPhone未能延續此前的高光表現。財報顯示,期內蘋果來自iPhone的營收為657.7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716.28億美元下滑8.2%,不及華爾街預計的682.9億美元。由於iPhone在蘋果的總營收中佔比56%,因此iPhone收入不佳的表現直接拖累了蘋果的業績。

在電話會議上,庫克指出公司業績受到了美元走強導致的外匯風險的影響,“受外匯市場影響最大的就是iPhone和可穿戴設備、家居及配件業務。”

但從市場表現來看,iPhone的銷量實際上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見頂。第三方研究機構IDC此前發佈的數據顯示,iPhone在去年四季度的出貨量同比下降14.8%,從2021年第四季度的8500萬部降至7230萬部。考慮到iPhone在去年四季度的ASP(平均銷售價格)已經達到創紀錄的944美元,因此在整體收入上,iPhone的下滑沒有那麼明顯。

庫克對此表示,與疫情有關的挑戰大大影響了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的供應,庫克所指的即鄭州富士康工廠在去年四季度的生產受阻問題。此前,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曾撰文指出,由於iPhone 14 Pro系列兩款機型全部在中國大陸生產,受疫情影響去年四季度兩款機型的出貨量下降約20%,一度讓發貨週期延長至5-6周。

“供應鏈短缺導致的延遲交付問題降低了用户的購買預期,否則iPhone四季度的收入將有所增長。”庫克表示,今年蘋果對一季度做出了“最好的預測”,但現階段還無法評估重新獲客的情況。

在公司業績增長主力失效的同時,其他的業務表現也不盡人意。

財報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來自Mac的營收為77.3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08.52億美元下滑28.7%,不及華爾街預計的96.3億美元。

在過去幾個季度中,Mac電腦業務表現非常強勢,但在全球PC需求下滑嚴重的背景下,蘋果也未能躲過寒冬的侵蝕。根據IDC發佈的全球PC市場出貨報吿,2022年全年,全球PC整體出貨量為2.923億台,相比2021年全年下跌16.5%。

來自於可穿戴設備、家居產品和配件的營收為134.8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47.01億美元下滑8.3%,不及華爾街預期的152.3億美元。不過,Apple Watch表現得較為突出,雖然該部分收入未單獨披露,但據庫克在電話會議上的描述,在去年第四季度購買Apple Watch的客户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是首次購買,這創下了Apple Watch的獲客紀錄。

在硬件品類中,iPad營收是唯一超出華爾街預期的大類。財報顯示,來自於iPad的營收為93.9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72.48億美元增長29.7%,超出華爾街給出的預期為77.6億美元。很大程度上,iPad的爆發增長要得益於去年10月更新的iPad和iPad Pro產品線,這對四季度銷量提振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實際上,結合過去幾個季度蘋果各業務部門表現,這家公司在硬件上增長放緩、產品需求持續性降低的問題已十分明顯。比如去年第三季度,Mac電腦營收同比大幅增加25.39%,主要原因是期內發佈了全新設計的Macbook Air和低價版Macbook Pro帶動了Mac業務的增長,但從本季度Mac業務的表現來看,這種增長甚至未能在下一個季度持續。

由於蘋果閉環的生態,其硬件業務與軟件業務在業績上存在高度的關聯性,因此可以看到,本季度蘋果來自服務的營收雖然繼續穩定上升,但未能延續過去幾個季度的高速增長。財報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包括App Store、Apple TV+和Apple Music在內的服務營收為207.6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95.16億美元增長6.4%。

值得一提的是,蘋果在本季度的服務營收依舊保持着70%以上的毛利率,作為一家側重於消費電子的公司,蘋果在軟件上的利潤率令一眾互聯網公司難以望其項背。

不過,未來蘋果服務業務還將面臨一個重大挑戰,即今年歐盟《數字市場法案》即將生效,這條法案對於“允許用户從互聯網下載”、“允許開發者在應用中提供第三方支付系統”做出了明確規定,這可能會讓對蘋果在歐洲市場的軟件業務造成嚴重威脅。

中國市場無法替代

在電話會議上,庫克着重介紹了蘋果對中國大陸的預期,“隨着中國經濟復甦,蘋果的產量和交付量都將受益。”根據彭博社的此前的調查,目前全球90%的iPhone和95%的iPad由中國大陸生產。

而從市場表現來看,貢獻蘋果近五分之一年收入的大中華區也展現出極強的韌性,2022年第四季度,大中華區總收入為239.1億美元,較三季度環比增長近55%,高於分析師此前預期的218億美元,但同比下降7.3%。

華爾街投行Evercore ISI認為,奢侈品公司的反饋表明中國經濟正在迅速反彈,這意味着今年一季度大中華區的蘋果的銷量將要顯著好於預期。

而在中國市場之外,印度市場也成為本次蘋果電話會議中的重心。雖然蘋果沒有在財報中單獨列舉出印度市場的營收情況,但據庫克透露,在去年4季度印度市場創下了季度收入紀錄,而且全年營收增長超過兩倍。

“印度是一個龐大而且令人興奮的市場,我個人非常看好。”庫克表示,未來蘋果將推動在印度的製造和零售業務。

蘋果的“印度製造”計劃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2017年,蘋果就首次在印度啟動了iPhone SE的生產計劃。據華爾街日報在去年12月的報道,蘋果要求未來印度製造的iPhone產能未來需要較2022年擴增兩倍,並指示鴻海、和創和經緯三大iPhone代工廠增長印度地區的產能與人力。

按照印度工業與商業部發布的數據,今年蘋果在印度將出貨700萬部手機,以此計算今年印度製造的iPhone可能多達2100萬部,根據IDC發佈的全球智能手機出貨報吿,這個數字相當於蘋果2022年全球出貨量的10%。

但許多研究機構都認為這份計劃有些不切實際。彭博Intelligence在發佈的一份分析報吿中表示,從2022年算起,蘋果至少還需要8年的時間,才能把10%的iPhone製造產能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地區。

最明顯的事例,莫過於在iPhone 14發佈前,印度生產的iPhone 14機型與中國的NPI(新產品導入)同期,但生產還是要晚上一兩週。正如金融時報在《蘋果與中國命運深度捆綁》中一文所説,中國為蘋果提供的不僅僅是勞動力,而是一個經過多年建設的完整生態系統。這個系統具體的細枝末節很難描述清楚,但蘋果和他在中國的合作伙伴們都對此瞭如指掌。

如今看來,這個耗費十餘年搭建的生態系統,短時間內還無法被替代。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