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裁員、鉅虧、破產...服裝行業現在有多慘?
格隆匯 06-30 19:29

1

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讓一部有關餐飲、旅遊、航空電影等服務業“艱難生存記”呈現在我們面前。

但當服裝業裁員、鉅虧、破產...等事實接踵而至,我們才知道原來服裝行業也真得很難。

6月26日,耐克發佈一份不及預期的2020財年第四財季財報,常年不虧損的它出現了罕見的虧損——季度淨虧損7.9億美元(超50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79.88%,而營收則同比下降38.14%至63.13億美元。

同時,在耐克宣佈收益慘淡的當天,耐克首席執行官約翰•多納霍也向員工發送了一封電子郵件,警告員工公司即將裁員,預計將分2波(7月以及秋季)進行裁員。

“很快,我們將被迫做出一些艱難的選擇,這可能會導致工作的淨減少。”

受該消息影響,當晚耐克股價就暴跌超7%。而需要指出的是,受疫情的影響2月份以來其股價便一路下挫,近期才止血回升。

(行情來源:wind)

作為全球服飾行業的老大,耐克的鉅虧和裁員實在是很有衝擊感。

再然後,是美特斯邦威董事長因房屋租賃合同糾紛被限制消費一事引起外界的注意。

乍看之下跟疫情的衝擊沒多大關係,但細看發現,其負債率逐年攀升直至今年一季度的69.58%,這不是一個好的信號,其它服裝企業的負債率一般是維持30%——50%這個區間,因此美邦高出不少的負債率以及被限制消費這一事件,也間接的暴露了其經營狀況上的問題。

此外,由於受疫情的衝擊,今年一季度美特斯邦威也是虧損的狀況,即實現營業收入為9.2億,淨虧損為2.19億元。

上述消息只是冰上一角,關於服裝行業的艱難還有更多......

2

對於服裝行業而言,2019年日子就已經不好過了。

2019年,我國紡織服裝、服飾業企業數量為13876家,其中虧損企業數為2225家,虧損企業佔比達到歷年來的頂峯。其中,諸如拉夏貝爾、ST摩登、美邦服飾等有點名氣的企業均出現了大幅虧損的現象。

而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服裝行業更是雪上加霜了。

國內疫情期間,很多服裝企業均面臨着線下商店閉店導致銷售額驟降、需求減少品牌訂單萎縮以及資金週轉緊張等多重困難。隨後,國內疫情好轉了,但海外疫情又爆發了,外貿訂單被大量取消,服裝工廠面臨無單可做,庫存日漸高企,資金週轉不靈等問題。種種困難構成一座大山,壓垮不少服裝紡織企業。

國外國內,服裝企業倒閉,出現的還真不少。

比如,被譽為“牛仔褲之王”的真維斯,一度被70、80後視為服裝界“白月光”,最終還是在2020年1月走上了破產清算的道路。據瞭解,該品牌是在1993年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於2013年達到鼎盛時期,在全國範圍開了兩千多家店,創下50億營收記錄。但自2013年後便逐漸衰退,從50億營收逐漸掉到16億,甚至在2017年虧損4509萬元,直至如今的倒閉破產。

此外,日本的服裝巨頭瑞納株式會社,也因為疫情的原因破產,這還是日本上市企業經營破產今年來的第一次。該服裝巨頭於5月15日放棄了經營重組,根據相關法律啟動了破產保護的程序。其表示,因為疫情影響,服裝的各種銷量持續走低,已經支撐不了這巨大的消耗,只能宣佈破產,目前公司負債總額達138.7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2億元)。

而在這個大環境下,下滑、虧損也成為了全球服裝企業的常態。

國外品牌方面,除了前文提到服飾老大今季度虧損7.9億美元(超50億元人民幣)之外,與它名氣差不多的阿迪達斯命運也十分相似,今年第一季度,其全球銷售額同比下降19%至47.5億歐元,淨利潤則大跌96%至2600萬歐元。隨着疫情影響逐漸顯現,阿迪達斯甚至警告稱“第二季度的銷售額將遭遇更大跌幅,預期同比下降超過40%,經營利潤或將為負數。”

而除了耐克、阿迪達斯業績大幅下滑之外,大部分國際著名服飾品牌業績也已經公佈,結果也不盡人意。

Zara第一財季銷售額降至33.03億歐元,上年同期為59.27億歐元;當季淨虧損4.09億歐元,上年同期淨利潤7.34億歐元;

GAP第一季度銷售額為21.07億美元,同比降低43%。一季度淨虧損9.32億美元,去年同期為淨利潤2.27億美元;

Lee母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淨營收5.04億美元,上年同期為6.48億美元。當季淨虧損271萬美元,上年同期淨利潤1541萬美元;

國內服裝企業的今年一季度的表現也好不到哪兒去。

一季度45家品牌服飾上市企業中,有40家企業淨利潤均呈同比下滑的態勢,有16家企業淨利潤出現了虧損的狀況。

(數據來源:wind)

在這其中,拉夏貝爾堪稱行業的“虧損王者”,今年一季度淨虧損達到3.42億元,同比下滑3609%。而其由於連續兩年虧損的問題,將自7月1日起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變更為“*ST拉夏”,

*ST貴人、三夫户外、希努爾這三家服飾企業也出現了淨利潤大幅下降的情況。今年一季度,*ST貴人淨虧損2億元,同比下滑1544%,三夫户外則淨虧損0.14億元,同比下降1415%,希努爾淨虧損0.2億元,同比下滑1117%。

3

很多人都覺得,疫情該為服裝行業的慘態“背鍋”,實則不然,疫情更像是一個導火索,嗤得一下引爆了。

在此之前,國內的服裝品牌早已在快時尚品牌、電商的衝擊下,力不從心了。

隨着國內部分傳統品牌的沒落,以及國外服飾快時尚品牌的紛紛逃離,行業也紛紛悟出了一個道理——如果產品設計不能更新換代、品牌影響力消退、跟不上零售趨勢等等,會被新一代的年輕消費者逐漸“拋棄”。

國金證券一位分析師,也曾如是説到:

“服裝行業已經過了野蠻發展的階段,到了分化發展的新階段。年輕消費羣體、低線城市消費羣體和電商渠道,正在成為中國快時尚市場的核心商業變量,而如何更好的抓住新的消費主力和新的消費渠道,將是國際企業和本土企業在這場分化的市場戰爭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在新一輪消費升級下,創新基因才是目前服飾品牌的第一要素。

隨着服裝行業進入買方市場,消費者更加成熟、精明、對服裝產品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未來消費者對服裝產品的消費行為將在品類、定位、設計及渠道呈現幾大趨勢:

其中,品類方面,健康和生活方式相關下,以運動、休閒等風格的服裝產品即將維持景氣增長。一方面需求端消費者更加重視運動和健康,另一方面我國在體育服飾產業方面亦持續出台鼓勵政策、推動體育健身運動市場化和大眾化,長期來看運動服飾品類的高景氣有望延續。

設計方面,個性化、國潮將成為服裝行業的消費趨勢。隨着國內經濟水平和居民收入不斷提升、國民自豪感增強、年輕消費者崛起,消費者不僅更加追求產品的設計感,而且本土品牌認可度也不斷提升。因此,對於服裝企業而言,升級品牌形象、提高品牌對年輕消費者羣體的曝光和影響力,或可以帶動業績快速增長。

最後,在渠道端上,直播電商或將成為服裝行業下一個風口。

一方面線上線下融合大趨勢持續推進、且2020年疫情將加速其進程,長期來看線上和線下渠道都面臨單獨發展遭遇瓶頸的問題、存在整合和深耕提效的空間和必要。

(數據來源:光大證券)

另一方面,目前目前短視頻用户規模已成為佔網民整體的85%以上,在這背景之下,電商渠道與優質內容的結合是長期趨勢。

假如服裝行業能真正把握好這股直播帶貨風口,或許,未來不至於那麼慘淡。

總體看,雖然在現時的疫情衝擊和時代變更下,服裝行業前路艱難,但也並非是前途黯淡,無路可走。

樹挪死,人挪活,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在什麼時候都是對的。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It does not constitute an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